广州东山湖水质提升项目

2019-09-18 15:50
区位概况:
东山湖位于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越秀区,于1959年修建而成,面积约33.5 万平方米,是广州著名的四大人工湖之一,也是广州的“城市名片”之一。而以它为核心建成的东山湖公园也因园内山水相依、风景秀美不仅成为市民假日休闲娱乐的胜地,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治理前:           

东山湖多年未进行过清淤治理,水体不断恶化,成为横在越秀区生态文明建设前的野绊脚石冶。据了解,作为广州最大的人工湖之一,东山湖除了景观作用外,还承担着调蓄泄洪、海绵城市的功能,暴雨期污水灌入湖中对东山湖水质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近年来,东山湖水质呈现出富营养化不断严重、长期劣于地表水V 类的态势,其中总磷、总氮超标较严重。水体一度发绿发臭,更在夏季时产生了蓝藻爆发的现象。         


鉴于东山湖的污染现状及其位置、功能的重要性,对治理过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缩短系统建设周期,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投资运行成本;保证水质的长效稳定;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协调能力、产业实力、技术力量等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治理过程:           

始终遵循“外源控制、内源削减,标本兼治”的原则。首先,外源污染、排洪调蓄、初期雨水面源污染等对东山湖水质影响很大,解决外源污染物在雨污溢流及湖内循环状态下对东山湖的污染问题,成为本球友会(中国)官方网站的关键所在。其次,东山湖公园已有15 年未曾清淤,底泥中的污染物不断向水体释放,是水体的主要内源污染;而公园人流量大,道路狭窄,传统的清淤方式又存在作业面大、对环境影响严重、底泥难以处置等问题。因此,东山湖底泥处理采用具有施工简单、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的原位削减技术,通过改善底泥微环境,促进底泥有机物分解,削减底泥,解决了内源污染难题。   


为了对东山湖补水时入湖水质实施净化,快速提升水质、增加透明度,项目还采用了高效混凝微滤一体化装置。该装置整合了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水处理技术,能够通过系统分析地域不同水系的污染特点和水质特点、水流量和不同的水质要求,设计不同单元子技术,提供“菜单”式的技术支持,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相对传统技术,具有成本低、占地小、操作简便、运行灵活、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可以达到快速净化水质、消除黑臭及改善水体各项化学指标的效果。   


要维护水体质量,其中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以湖中生物种类控制为例,从外江水体游进湖中最多的是喜欢钻在淤泥里的罗非鱼,罗非鱼繁殖能力非常强,对水质的影响也非常大;而当把湖中鱼类清理干净后,湖中的孑孓渊蚊子幼虫冤又因失去了鱼类这一天敌而大量孳生,影响湖周边环境。           


为在短期内实现东山湖水质提升,项目通过种植先锋沉水植物,快速恢复东山湖的水生植物群落,之后逐步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其他群落,搭配起由水生植物、微生物、浮游生物、水生动物等合理构成的水体生态系统,恢复东山湖的原有生物多样性,使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污染前的水平,恢复东山湖的生态功能和生态平衡,最终实现水体感官清澈、群落结构复杂、生态景观优美的良好水体修复效果,使东山湖进入良性循环。同时,精心营造的水体景观、水体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与园区现有绿化遥相辉映,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园区。           


东山湖治理球友会(中国)官方网站,目前已经完成湖底植草,进入回水阶段,透过清澈的湖水,已可见湖底水草摇曳生姿。湖底种植的水草是通过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番禺设立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产业研发基地,经过多年驯化、改良的新品种,对水质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改善前后对比图